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,对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,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、干出政绩,这是应有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。那么,党员干部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?怎样坚持正确政绩观呢?
树立正确政绩观,首先要回答“为谁创造政绩”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决定了共产党员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。树立正确政绩观,还必须明确“政绩由谁评判”。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,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,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。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,在干事初衷上,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,避免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。在实际操作中,要深入扎实同群众打交道,而不能一味地大干快上、追求进度。在目标效果上,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,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 乱作为的根子,在于错误的政绩观。杜绝乱作为,要靠广大党员、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同时也要强化法治思维,坚持依法用权,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、法无授权不可为。
●加强学习,开拓眼界,增长本领,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。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善于把握规律,因时因地制宜,坚持守正创新,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慎重决策用权。
●提高依法决策能力,落实依法决策机制,在重大决策中,保证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、风险评估、合法性审查、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,找准和回应群众关切,确保决策务实管用、切实可行。 ●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,弄清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政绩是什么样的,进而强化使命担当,找准发展路径。 ●把功夫下在日常,多到基层走走,对社情民意乃至当地的历史人文风俗做到心中有数;决策时不能闭门造车、拍脑袋,必须深入调查研究、组织科学论证,充分考虑社会承受度和影响;上马项目必须考虑实际需求、市场前景和资金能力,多听听干部群众意见。
(转自:共产党员 微信公众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