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成林(右)摸排快递运单个人信息保护措施落实情况。
姓名:杨成林
职务:辽宁省盘山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
援助地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检察院
普法身影:她的足迹遍布全县11个乡镇,无数次深入居民家中走访调研,普及宣讲法律知识。
今年4月底,单位计划派遣一名援疆干部的通知,让曾在新疆奋斗过、后因母亲身体原因无奈返回辽宁的我心中再次泛起涟漪。带着3岁女儿的眷恋和家人的不舍,我背起行囊,踏上了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检察院的征程。
到新疆后,我在第二检察部负责民事、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。保护农村饮用水安全一案是我接办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。我深知饮用水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安全,检察机关必须全力构筑饮用水安全屏障。为此,我与部门干警颠簸数百公里,从公路改为山路,由驾车前行到步行入山,纵然道路陡峭、崎岖难行,即便愈攀愈冷、脚下泥泞,我仍坚持到饮用水水源地实地采样检测,我的足迹遍布全县11个乡镇的饮用水水源地及集中供水场所,无数次深入居民家中走访调研,询问自来水卫生状况,普及宣讲法律知识。
掌握线索后,对集中供水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,检察机关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,行政监管部门迅速整改落实。我事后回访查看整改情况时,不仅看到了达标的水质,也收获了群众满意的笑容,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公益诉讼检察的重要意义。
在保护文物古迹方面,我与同事越过荒漠,穿过无人区,通过现场勘验、调查询问、查阅资料、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调查取证,发现问题后,及时与行政监管部门会商,督促其依法履职尽责,切实保护好古迹遗址。每一起案件的办理,每一个加班的夜晚,都让我更加理解了新疆检察工作的强度。
我从辽宁来到新疆,连接这几千公里距离的不仅有祖国大地上连绵不断的山脉,还有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那37度的热忱。我认为,唯有热爱,才抵得过千山万水的距离,就像红色的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一样,“检察蓝”也深爱着这方热土和这片绿水青山。
(杨成林口述 本报记者窦晓峰 通讯员林琳整理)
扫码看视频
来源:检察日报